山东:政策跟踪审计促民生
围绕民生找选题,山东审计机关坚持重心下移,通过开展政策跟踪审计促民生、惠民生。
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就同步派驻审计组监督,这种“嵌入式扶贫审计”,是山东首创。在菏泽郓城县郭屯镇东张楼村,用100万省级扶贫专项资金建设的蔬菜大棚,比预定竣工日期晚了5天,但还是被审计组上门督促。
菏泽市郓城县扶贫办主任时志荣解释,“这个项目招投标完成之后,它就开始建设,那么建设过程中呢,涉及到一家一户的土地,可能是出现了点问题。”
山东审计机关三年时间里,两次专项审计精准扶贫,覆盖了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部89个县。
山东省审计厅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庄欣介绍,主要是精准识别工作还有偏差,在扶持方式和扶持手段上还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以及项目实施进度慢,效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大到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小到项目管护,仅去年精准扶贫专项审计,就发现问题近10个,在审计纠错监督下,一批扶贫项目顺利实施。郓城县东张楼村的扶贫大棚,也很快交到了贫困户手上。
时志荣表示,“审计对我们提出的这些建议,用来指导我们的扶贫业务,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的。”
除了精准扶贫,过去两年,山东审计机关围绕民生组织审计选题,共开展了42项政策跟踪审计。宋刚所跟踪的大班额问题,山东承诺两年内解决,但在一年前,聊城这所实验小学还不能开工。
山东省审计厅行政事业审计综合处调研员宋刚介绍,“主要还是资金问题,现在的学校四证一书不健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导致一些贷款不能及时的供应上。”
包括资金在内,针对大班额审计出的20多个问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山东不仅建立学校项目办理“绿色通道”,还在融资、师资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截至目前,全省新开工改扩建学校2851所,占到规划总量的91%。
山东省审计厅厅长马青山表示,“现在的审计,已经从最初的查错纠弊,单纯的算数字帐,走到了现在,更多的是政策审计,绩效审计等等这样,这样有序的实现审计的全覆盖,更好的为党和国家、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