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末端处理“盘州模式”: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环境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异味,全封闭处理的生活垃圾在经过数天发酵后,通过抓斗投放到给料口,最终进入炉膛燃烧发电——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盘州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日常一幕。

在盘州市深能捷通环保有限公司电厂内,来自城市的生活垃圾正变废为宝,成为宝贵的电能资源。据运行部部长杨明双介绍:“垃圾通过垃圾吊抓至堆料区,经过3至5天的发酵后投放到给料口,最终进到炉膛里面进行燃烧发电。”

这一过程正是盘州市建立健全生活垃圾闭环处置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盘州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全民落实的方式,通过抓前端收集、中端转运、末端处理,实现生活垃圾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端三化”)。


政企共建:焚烧发电项目“变废为宝”。盘州市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成日处理能力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能力达30万吨。这一项目位于盘州市两河街道,项目配置了2条额定处理能力为400t/d的机械炉排炉及烟气处理系统。采用先进的焚烧控制及渗滤液处理技术、飞灰处理技术、烟气处理技术等进行无害化处置。

多方共赢: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盘州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生活焚烧发电厂所发电量除生产用电外,结余电量并入南方电网,通过出售电力提高企业利润。截至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3.8亿度,售电量3.24亿度,带动130人稳定就业。2021年,盘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正式建成并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六盘水市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全面形成。

餐厨垃圾:专项收运与无害化处置。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盘州市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19年以来,盘州市城区由获得餐厨垃圾收运特许经营权的第三方进行统一收运。每日7:00-21:30,按照餐厨垃圾专用车辆运输线路对城区内餐厨垃圾进行收运。同时建成日处理能力50吨的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对盘州市城区范围内餐厨垃圾进行收运及无害化处置,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残渣无害化零排放处理。

这一项目不仅从根源上切断了“地沟油”“泔水猪”等食品安全隐患的非法链条,更与相邻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构建了一个资源循环再生的生态枢纽,标志着盘州市在建设“无废城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将日常垃圾转化为绿色电力的焚烧发电厂,到把“饕餮残余”变为清洁能源与再生资源的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盘州市正通过末端处理的双轮驱动,书写着“无废城市”建设的生动答卷。该项目的最终目的,远不止于解决垃圾的“去处”问题,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彻底颠覆了“垃圾即废物”的传统观念,构建了一套“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不仅从根源上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更将曾经的城市负担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优质资产,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盘州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