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为患者实施椎体骨巨细胞瘤手术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10-28 16:37

一个年轻的生命,因患椎体骨巨细胞瘤,要将受累的椎体连同肿瘤组织彻底切除。然而因其周围的大血管、神经丛,要拆除这“承重墙”,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面对这一极限挑战,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王东带领团队联合多个学科,勇啃 “硬骨头”,成功为患者撑起了“生命骨骼”。

23岁的小张(化名)被诊断为“腰4椎体骨巨细胞瘤”,并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了寻求手术治疗来到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接诊患者后,骨科主任王东立即带领团队进行全方位讨论。此次手术的核心在于“完整切除”,要将受累的椎体连同肿瘤组织彻底切除,犹如在人体承重的中轴骨骼上“拆除承重墙”。手术区域紧邻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人体最大血管,并与腰骶部的核心神经丛(如马尾神经、神经根)紧密粘连,丝毫偏差都可能导致大出血、永久性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灾难性后果。而术中涉及的神经血管分离、椎板减压、双侧神经根松解、多个椎间盘摘除等操作,更是对骨科团队的严峻考验。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院多学科协作,输血科未雨绸缪,与临床团队共同制定周密的血液保护方案,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自体红细胞单采2单位,有效激活患者自身的血液储备,为术中回输做好准备,这不仅能节约宝贵的异体血资源,更极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和免疫反应的风险。麻醉科同时做好术前准备。近日,在相关科室全力保障下,骨科王东主任带领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腰4全椎体全切除+人工椎体置换+多节段内固定术”。术中,输血科全程严密监控,启动大量输血预案,根据手术进程和患者生理指标动态调整输血策略,术中出血高达5100毫升,输血3900毫升,相当于自身血液更换了一遍。在整个大量输血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整个手术长达9个小时。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脊柱肿瘤外科治疗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多学科的协同救治,不仅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更充分彰显了医院在复杂、疑难重症、危重症方面的强大综合救治能力与责任担当。医院将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团队协作,不断完善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体系,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王 东

硕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肿瘤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放化疗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脊柱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内镜融合学会常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分会常委

●中国SICOT-3D打印与数字骨科工作委员会委员

●贵州省康复医学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贵州省康复医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3D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主要开展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疗和脊柱疾病微创处理,如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骨软骨肉瘤等其它骨良恶性肿瘤,以及颈、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椎管狭窄等疾病的微创处理,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可开展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人工假体重建、同种异体骨重建、半骨盆切除重建术。在骨肿瘤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开展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将微创技术运用于骨转移肿瘤,成功填补了贵州骨科脊柱微创领域的空白。

王 伟

主任技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输血科主任、医学检验住培基地负责人,贵州医科大学白云临床教学中心医学检验教研室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贵州省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贵州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第二届肿瘤临床检验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检验分委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流式细胞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组成员

●贵州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第六届常务委员

●贵州省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第七届常务委员

●贵州省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会委员

●贵州省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专委会委员

●贵阳市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

从事临床检验工作41年,具有较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管理经验。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参与编写多部专著和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