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漫说】扁担上的城市温度
近日,贵州凯里一段城管帮老奶奶挑货摆摊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温暖了无数人心。视频中,一名城管主动接过老奶奶肩头的重担,一路护送她到合适的摆摊地点,那画面,满是温情与关怀。这一小小的举动,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生动地诠释了 “为人民服务” 的深刻内涵,也为我们展现了执法过程中温情的力量。
绘图:李晶晶
长久以来,城管执法似乎陷入某种治理困境。一方面,城市管理肩负着维护城市秩序、规范经营环境的重任;另一方面,流动摊贩大多是为了生计奔波。过去,一些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让双方矛盾频发,城管也因此被贴上了不少负面标签。如今,越来越多像贵州凯里这样温情执法的案例出现,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看法。江苏淮安城管把路边卖菜的老人安置到市场的临时摊位,湖南汨罗城管为一对聋哑夫妇保留摊位并协助摆摊……这些执法人员,没有刻板地执行规定,而是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俯下身去倾听百姓的心声,设身处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执法有温情,首先表现在尊重。每一个在街头摆摊的人背后,或许都有着生活的无奈与艰辛。城管队员看似简单的帮助,其实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尊重。正是这种尊重,能化解执法者与被执法者之间的对立情绪,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可执法工作。
此外,温情执法还有助于提高执法效率。以往强硬的执法手段,可能会引发被执法者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逃避检查、暴力抗法等情况。而当执法者给予温情,被执法者更愿意主动配合。比如,当城管队员帮老人找到合适摊位后,老人以后就会自觉遵守规定,不再随意占道经营。这比单纯的处罚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城市秩序得到长效维护。
当然,强调温情,并不意味着忽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而是要求执法者具备更高的素养和智慧,在法规框架内,灵活运用执法手段,找到法规与人情的平衡点。既要熟悉法律法规,更要懂得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在执法中传递温情。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温情执法不被滥用,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贵州凯里城管的“一肩担起”,担起的不仅是一位老人的生计之重,更是新时代城市管理者转变理念、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责任之重。它让我们看到,“人民至上”理念,体现在为民办事的细节里。有“以人为本”的执法温情,才有“人安物阜”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