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票】光影视听|声音的艺术不止是“怀念”,中国电影配音的“春天”来了吗?
从译制片时代到如今,中国的电影配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起起落落?
相较于其他行业,配音行业一直有着低调、小众和幕后英雄的“人设”,似乎近两年才慢慢走入大众视野。其实配音行业几乎是和新中国同龄,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之路,经历了欣欣向荣的高潮,也遭遇了萧条不振的低谷。
比如,上映前不被看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路打破各种偏见与“规律”,已经迈过47亿的票房大关、跻身国产片票房榜第二位。随着该片的热卖,除了国漫崛起和藕饼CP,颇具特色的配音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四川口音的太乙真人、常常因为结巴闹笑话的申公豹和“开口跪”的敖丙,先后被送上了微博热搜。
配音能上热搜,不仅因为影片的配音优秀且具备相当的特色,也因为中国的观众等待一部好的配音作品,已经等待得太久了。
毕竟就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配音得到好评的同时,同期上映的《狮子王》《爱宠大机密2》等进口片国语版配音,却纷纷被观众吐槽;而像《千与千寻》这样邀请流量演员配音的操作一旦“失手”,也容易被观众诟病。
事实上,配音一度是国内各制片厂的强项。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何为译制片”的探索,国内制片厂积累了不少进口影片译制的工作经验、培养了一批配音人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外片大量涌入,《尼罗河上的惨案》《佐罗》《追捕》等一大批进口影片被译制成国语版,这批制作精良的译制片共同造就了一个译制片的“黄金时代”。
在进口片译制之外,各大制片厂也会同时为动画电影配音,《大闹天宫》《阿凡提》《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的配音也给几代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译制片、国产动画在市场环境冲击下开始走下坡路,配音行业也随即开始步入低迷,精品数量也不能和十几年前相提并论。 如今《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热,以及《声临其境》等配音类综艺的热播,让更多普通受众也再度关注到了影视配音这个行业。
随着更多配音人才涌现,市场对配音演员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当下影视配音行业的确已是“柳暗花明”。
观看精彩电影,享受时尚生活
贵阳星空影城 订票电话:85669547
想去看电影的朋友,可搜索FM91.6贵州音乐广播《早安秀》《麦克秀》,留言并关注,即可获得由星空影城(保利温泉店)或(东原财富店)提供的两张电影票。
主持人:李雯
播出时间:(工作日)13:15、15:15、20:55、22:55
(周末) 12:45、15:15、20:55、22:55
《光影视听》,用你的耳朵听一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