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融 续写佳话 第二届黔台水利科技交流周活动顺利结营
10月19日,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市旅游学校协办的“山水相融 两岸青年技能交流活动”暨“山水相融 科技兴黔”第二届黔台水利科技交流周活动,在温馨而热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这场为期7天的交流活动,以水利科技为纽带、以文化交融为内核,为黔台两岸青年搭建起一座深化认知、缔结友谊的桥梁。结营仪式由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处负责人徐瑶雅主持。
 结营仪式现场
结营仪式现场
结营仪式现场,两岸师生围坐一堂,共同回溯这段充实而温暖的交流时光,真挚的话语中满是不舍与期许。台湾旅北-萨拉克文教发展协会副理事长郑禾耘率先分享感悟,她动情回顾7天旅程中的点滴细节,对活动组织者的精心筹备、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热情接待表达了由衷感谢。“贵州的魅力远不止于眼之所见——壮丽的喀斯特风光令人惊叹,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人沉醉,而贵州人民的淳朴与热情,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两岸一家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暖互动。”郑禾耘表示,这份跨越海峡的情谊,正是黔台文化交流中最珍贵的“精神纽带”。
 郑禾耘发言
郑禾耘发言
台湾中华经理贸易协会秘书长盛威皓则聚焦“青年力量”,他在发言中强调:“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更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此次交流不仅让台湾同胞沉浸式感受了贵州的山川之美、文化之韵与发展之速,更让两岸青年在朝夕相处中结下了‘心与心的联结’。”盛威皓坚信,这段难忘的经历将化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微小却坚实的力量”,激励两岸青年携手共担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使命。
 盛威皓发言
盛威皓发言
随后,台湾代表团学生代表郝雅惠、苏庭萱先后上台分享心声。她们以鲜活的细节讲述在贵州的所见所感:从课堂上的水利专业研讨,到参访中的文化探索;从与贵州学子的并肩交流,到对非遗技艺的亲身体验……每一个片段都饱含收获与感动。“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一家人’的亲切。” 真挚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生动展现了两岸青年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美好图景。
 郝雅惠发言
郝雅惠发言
 苏庭萱发言
苏庭萱发言
随后,台湾代表团25名师生依次围绕活动主题与参访感受分享心得,现场交流气氛活跃。
 交流现场
交流现场
本次活动以“山水”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共同书写了一段难忘的两岸交流佳话。两岸师生一同走进校园,在教学研讨里分享经验,让专业知识成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的纽带;携手走访阳明文化园、中国天眼、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在历史文脉中感悟中华智慧,在科技成就里见证贵州发展,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增进认知的窗口;沉浸式体验牙舟陶拉坯、天龙屯堡地戏等,在非遗技艺与民俗风情中触摸贵州文化的温度,让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在互动中愈发紧密,成为两岸同胞心中共同的记忆。
 参观阳明文化园
参观阳明文化园
 参观叶辛好花红书院
参观叶辛好花红书院 
 参观松柏山水库
参观松柏山水库
 参观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
参观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图云关旧址
 参观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
参观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
 参观坝陵河大桥
参观坝陵河大桥
 体验牙舟陶拉坯
体验牙舟陶拉坯
 体验打糍粑
体验打糍粑

叶辛先生签售书
此次黔台水利科技交流周活动,不仅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更让“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在互动中深植人心,有效增进了黔台青年之间的了解与友谊。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未来将继续聚焦水利科技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搭建更多高质量的两岸交流平台,推动两岸青年在专业互鉴、文化交融中深化情谊,汇聚青春力量共同助力水利事业进步与中华文化繁荣,让黔台交流的“佳话”持续续写,让两岸情谊在时光中愈发深厚。
(文字:徐方晴 图片:李坤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