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黔双向奔赴!茫父颖拓展见证贵州清末民初原创顶级艺术魅力
10月29日重阳节,“匠心传承·对话古今——贵州老年大学2025年非遗作品专题展”启幕。来自北京和贵州的茫父颖拓精品集中亮相贵州老年大学艺术馆。这场文化盛宴将持续到11月24日。

京黔两地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据悉,颖拓艺术是由贵阳清末民初的书画家、金石篆刻家姚茫父创立。“颖拓”融合了椎拓和响拓之法,别具一格。此法是看着原物,在纸上运用勾皴点擦等多种绘画技法,既精准传达拓片神韵,又全然隐匿笔墨痕迹。作品呈现出润泽、枯涩、斑驳和坚实等丰富质感。茫父颖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艺术爱好者的追随。
姚华,名学礼,字重光,号茫父,后世多称其为姚茫父。他的书画造诣尤深,与挚友陈师曾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更被誉为清末民初全国公认的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大师。姚茫父在教育方面卓有建树。1914年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6年参与创办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出任院长。

参观者观展
“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继续探索开设颖拓等更多非遗特色课程,让这些濒临失传的技艺能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让更多人有机会亲手触摸传统。老年朋友们不仅成了非遗的学习者,更化身‘创作者’与‘传承者’,让千年文脉在指尖焕发生机。”贵州老年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睿在致辞中讲到。
此次展览选取200件书画作品,其中135件是贵州茫父书画院创作的,65件是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创作的,书画作品主题鲜明、构思巧妙,通过书法、绘画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茫父颖拓的艺术风采。
其中,10件作品是茫父侄孙女、贵阳市金阳街道书画协会会长、茫父书画院顾问王墨娟临摹和创作的。

嘉宾赠贵州老年大学颖拓作品
本次展出的颖拓作品既有北京海淀老龄大学枫林颖拓篆刻传承研究会的《汉画像上的中国故事》《颐和园露陈石座颖拓艺术》,又有贵州茫父书画院的《秦·泰山残石》《贵州龙(生活在三叠纪的贵州居民)》《水书颖拓》等,无疑体现了北京和贵州两地颖拓艺术传承交流的良好氛围。

茫父侄孙女、茫父书画院顾问王墨娟接受采访
“作为茫父后人,我一直不断在守正中创新,不变的是对坚守传承茫父颖拓的初心与赓续非遗事业的使命。希望通过展示活动,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颖拓艺术魅力,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了解其作品,陶冶情操。”接受采访时,茫父侄孙女、茫父书画院顾问王墨娟告诉动静贵州记者。
茫父的另外一名侄孙女、茫父书画院荣誉院长王瑞娟带着记者欣赏颖拓作品:“我们今天探讨姚茫父颖拓的传承,意义深远。守护文化根脉,践行传承使命,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的书画爱好者投身于此,研习技法,推陈出新,让姚茫父先生开创的颖拓艺术在新时代换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参展的颖拓作品
据悉,北京海淀老龄大学为传承茫父颖拓艺术,自 2006 年起开设了“颖拓艺术 ”二年制专修班,至今持续了20年的教习。2008 年获批“茫父颖拓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9年为传承“茫父颖拓 ”培育更高层次人才,增设了颖拓艺术研修班,以进一步保护“茫父颖拓 ”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的非遗传承人赵小平会长和贵阳非遗传承人林诚院长赠颖拓作品给贵州老年大学。贵州茫父书画院非遗传承中心与北京参会老师互相赠送颖拓作品以加强交流学习。
此次展览会上,来自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枫林颖拓篆刻传承研究会赵小平会长和北京海淀老龄大学的老师现场分享了传承颖拓精彩的故事。
此次活动由贵州老年大学主办、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贵州茫父书画院和贵州省老年书画研究会承办。
记者: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