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制造+六盘水资源=百亿级铝产业

2025-09-06 20:28

初秋,乌蒙山区凉风习习。六盘水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内,仍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

960℃的铝液从电解槽奔涌而出,注入一辆辆抬包运输车……踏入贵州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铝生产车间,热浪扑面而来。“我们公司的厂房,距离双元铝业仅400米,铝液几分钟内运到就能使用,降低运费还省了二次加热成本。”贵州汉荣益众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红军说。

像汉荣益众这样的中下游铝加工企业,园区内共有50余家,其中超五分之一从东部引进,而双元铝业供应的铝液原料,送达所有企业均不超过10分钟。

这样的“无缝衔接”,正是“中山制造+六盘水资源”合作模式驱动产业集聚、促成产业高效衔接的生动缩影。

时间拉回2021年,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号角吹响,广东中山与贵州六盘水正式结对。两市坚持将共建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协作的“落脚点”,引导东部资金、技术、企业向共建园区集中,先后共建产业园区6个。而水城经济开发区铝及铝加工产业园,正是这场跨区域协作的“明星成果”。

双元铝业二期电解铝厂厂长赵正勇介绍,园区以双元铝业为“链主”,按照“1+3+N”(电解铝+棒材、板材、线材+铝加工关联企业)发展模式,围绕技术先进、效益突出、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发展目标,聚集上游电解铝生产、中游铝材加工、下游铝制品应用全产业链发展,集群现已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5家,实施项目67个,产品经4轮精深加工达50余类。园区产值规模,从2017年的19.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32亿元。

产业链的完善,吸引诸多企业在此扎根成长。“我们在广东做了十几年铝贸易,对比多地后发现,六盘水的产业链条最完善,有利于降本增效。”汉荣益众公司总经理林红军介绍,该公司2023年入驻园区,核心产品为铝扁锭、铝母线、铝棒,年产值4亿元。当前,公司正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着力将产业链向深加工延伸,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托盘、户外休闲椅、帐篷等,并带动部分关联制造企业集聚到园区。

同样受益的还有贵州莹月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显平算了一笔账:“铝液直接就地转化的加工模式,一年能够为我们节省几千万元成本。”他介绍,落户园区七年来,从基础铝材到高端精度铝制品,公司的产品线正在不断延伸。公司整合五家企业抱团发展,构建起内部铝产业链小循环,还获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粤黔企业共建的贵州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借中山招商引资东风入驻,建成国内首条铝行李箱全自动化生产线,其轻量化高端铝制行李箱在国际市场广受青睐。

如今,园区已形成全省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铝制家居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园区产值增长37.9%。

“2024年起,中山市‘火炬组团’携手水城区全面落实东西部协作工作部署,按照产业集群打造‘四个一’要求,‘五抓五促’共建铝产业集群。”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组长陈淑梅说。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她介绍,两地协作共建以来,广东中山先后投入协作资金1800万元支持铝产业集群化发展,其中700万元用于双元铝业二期配套项目建设、1100万元用于建设下游新材料产业园厂房,投资收益精准助力基层基础“强双基”,用于联结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协作资金“多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