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两清两改两治理”重塑乡村肌理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 2025-10-29 10:21

近年来,贵州锚定“四在农家 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将“两清两改两治理”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抓手,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一是精准清障,在破解环境痼疾上靶向发力。开展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残垣断壁“两清”行动,祛除沉疴旧疾,重塑村容筋骨。引导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收拾整齐、公共区域打扫干净,实现摆放有序、庭院整洁、村庄清洁。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没有保护使用价值的残垣断壁、房屋、圈舍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清理一批、修缮一批,消除安全隐患,收拾整齐。比如,遵义市汇川区团泽镇高台村推行“和美积分”制度,通过政策宣讲和量化奖励,推动乡村环境从“脏乱差”向“洁净美”转型。

二是精准改良,在夯实民生短板上提质增效。聚焦改厕、改圈“两改”行动,逐步破解人畜混居、气味扰邻的难题,切实提升生活品质。通过自下而上征集需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好改厕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长效管控机制,确保农村户厕改好、管好、用好。综合考虑养殖基础、农民意愿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进畜禽养殖、废旧圈舍改造、生产设施提升、粪污处理设施完善,以种养循环方式推动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比如,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将曾经低矮潮湿、气味难闻的简易猪圈拆除,通过统一规划,在村庄下风口区域建起标准化、有粪污收集处理设施的集中养殖点。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改厕9.2万户、改圈9874个,农民幸福感得以大幅提升。

三是精准治理,在提升乡村颜值上系统施治。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两治理”,重点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为美丽乡村擦亮底色。以实现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三基本”为标准,综合考虑各行政村环境敏感程度、常住人口数量与分布、村民生活习惯等,分类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建设,及时维修更换损毁严重的设施设备,对缺失的进行补充布局。比如,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因地制宜,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让浪塘村彻底告别污水横流的历史。截至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7.2%、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90.7%,更多乡村重现水清岸绿。

(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革专项小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