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黔沿|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桥见”贵州——贵州财经职业学院以“财智+非遗”赋能国际师生交流
7月30日,由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贵州交通职业大学、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和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同主办的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桥见”贵州国际师生来黔交流系列活动在贵州财经职业学院举办。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27名国际师生代表团走进贵财职校园,通过座谈交流、文化体验、科技互动、非遗制作等形式,开启了一场融合财经智慧与贵州非遗魅力的沉浸式交流之旅。
活动伊始,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副院长欧阳永双在交流座谈会上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以‘桥见’贵州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座跨越山海的友谊之桥、合作之桥。通过这座桥,我们希望让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全方位了解贵州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及教育发展等领域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共享贵州现代化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实用人才方面的实践经验。”
国际师生代表团带队团长在发言中感谢贵州财经职业学院的热情接待。她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感受到贵州财经领域的创新活力,更体会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践特色,这将为两国教育合作提供新思路。
在学院财经文化体验馆内,国际师生代表团通过历史实物、数字展陈与互动装置,系统了解了中国货币文化的演变历程。从古代贝币到近代银元,再到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应用,展馆以“小货币”折射“大经济”,生动呈现了贵州从传统商贸到现代金融的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VR物流博览馆,代表团了解了智能仓储中心,亲身体验无人叉车作业、自动化分拣系统等前沿技术。马来西亚学生代表表示:“虚拟现实技术让复杂的物流流程变得直观可感,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极具启发性,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在智慧物流领域的领先实践。”
在教育部学生素质训练基地,代表团深入考察了学院为学生打造的多元化日常学习生活环境,真切感受到贵财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融入实践。
在“啡尝黔”贵银技艺非遗传承中心、美育协同创新中心,代表团师生化身“非遗传承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贵银”银饰与蓝白扎染方巾。从银片锻打、錾刻花纹到布料捆扎、浸染晾晒,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传统工艺的智慧。代表团师生手举扎染作品合影留念,现场洋溢着跨文化交融的欢声笑语。
此次国际师生代表团的到访,不仅为贵州财经职业学院国际化交流注入新活力,更以文化为媒、以教育为桥,为中国—东盟青年互信合作写下生动注脚。未来,各方将继续拓展交流维度,携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