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贵州站”活动在贵州民族大学启动

群策群力工作室 | 2025-10-29 09:00

10月28日,“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贵州站”活动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指导委员会、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贵州)承办,旨在推动古籍保护人才培养走深走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承。 

“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贵州站正式启动。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楠在致辞中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与感谢。她介绍,贵州民族大学古籍资源特色鲜明,在少数民族典籍保护方面成果突出,已建成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古籍保护研究院,形成覆盖本科与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她希望同学们通过活动走近中华典籍,增强文化认同与保护意识,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民大力量”。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敖克模谈到“让古籍活起来,尊重历史就是对未来负责。”贵州近年来在民族典籍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此次活动落地贵州民族大学,是馆校协同、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生动实践。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古籍保护课程常态化、专业化,吸引更多青年投身古籍保护与传承事业。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萨仁高娃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讲话。她提到,古籍保护是长期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守护。“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在全国100多所高校开展,并获积极反响。她谈到,贵州作为多民族文化大省,在少数民族典籍保护方面成效突出,贵州民族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更多青年深入了解古籍保护工作,增强参与热情,加入到古籍保护队伍来。

启动仪式后,首场专题讲座举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吴格以《北美地区中国古籍之收藏与调查》为题,从古籍流入北美的历史、美国及加拿大主要馆藏情况到编目整理成果进行系统阐释,并结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开展古籍调查实践,让大家从国际视角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

 “吴老师一讲,我的视野被打开了。原来古籍不是陈在柜子里,它在世界流动,我们也能成为守护的人。”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学系同学说。

活动同步设置古籍保护展览与体验环节,师生近距离感受传统修复技艺与文化魅力,现场参与氛围浓厚。 

据悉,“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将陆续走进贵州多所高校,为青年群体学习古籍保护技艺、理解典籍价值提供更多机会,让古籍在当代更好“活起来”,并在青年中持续“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