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渔双授 路畅业兴

贵州交通广播、贵州公路 | 2025-07-30 08:01

2024年,水城公路管理局实施的246国道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赵官至大山段)改扩建工程、246国道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大山至补西垭口段)改扩建工程、246国道水城俄脚至姬官营公路改扩建工程相继开工,目前三个项目的形象进度分别为90%、46%、45%。

工程建设期间,水城公路管理局坚持全程推进以工代赈,并将公路与沿线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进出口的道路平交优化连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据水城公路管理局项目科副科长翟奎介绍:“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构建起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马依煤矿、盘南煤矿、盆南电厂等产区沿路分布,矿区的资源、设备运输及其他工业产品运输更有保障,进一步助力区域工业化发展。”

G246水城俄脚至姬官营公路改扩建工程现场(李敏嘉  摄)

以工代赈,促进就业

“平时孩子上学,我就在附近打点零工,一天能拿100块钱左右的工钱,照顾家里也方便。”家住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甘唐村的张大姐在246国道水城俄脚至姬官营公路改扩建工程上做砂浆拌和辅助工作,收入用来补贴家用,缓解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246国道水城俄脚至姬官营公路改扩建工程起于水城区玉舍镇俄脚村,止于姬官营,路线全长29.12公里,途经11个自然村寨,沿线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俄姬项目持续推进以工代赈,2024年吸纳沿线群众务工,惠及百余名村民。

水城公路管理局深刻把握“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内涵,该局负责的3个项目坚持“就近就便、本地优先”的原则,通过宣传引导、强化政策讲解,有序组织当地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与工程建设,优先帮助和带动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也吸引当地有施工经验的班组加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拓宽了沿线群众的就业增收渠道。

“一开始我也不熟悉工作流程,但是项目上都有培训,只要认真学很快就会了。而且每天开工前都有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这个项目结束后我也能去其他地方做工。有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活儿,只要我们用心看用心学,相信也能学会。赵师傅目前从事砌筑辅工的工作,用心学习让他对于挡墙边沟砌筑、墙面勾缝等技术已有一定了解,为项目结束后再找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志智双扶,各项目对吸纳进入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做到培训合格再上岗,同时推动“辅工”变“技工”“零工”向“长工”转变,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其长期就业提供多重保障。

消除隐患,提升服务 

盘州市丹霞镇人流量、车流量大,赶集场所每到赶集日就比较拥堵,存在安全隐患。246国道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大山至补西垭口段)改扩建工程,利用老路改造了一处赶集场所,并为沿线乡镇搭接平交道口,优化了当地交通网络,缓解了赶集拥堵现象。

水城公路管理局项目建设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该局调研后,依托沿线村寨过境道路做好便民设施建设,改善集镇路网结构,全面提升集镇过境路段服务水平。

丹霞山为当地著名景点,每年盛夏时节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景。为更好地服务旅游业发展,246国道盘州赵官至补西垭口公路(赵官至大山段)改扩建工程结合沿线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处观景台,内设停车区,规划设计的文化广场也正在建设中。同时,该项目完善沿线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设置文旅标识和旅游景区指示牌等,为周边的野玉海景区、古银杏风景名胜区、丹霞山景区、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七指峰森林公园等提供信息指引,全面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水城公路管理局在项目建设中对服务“四新四化”进行专项设计、统筹推进,驱动交通助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随着项目推进,公路更加宽阔,路况更好了,串起了沿线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