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转机:家门口的“湘雅服务”——罕见巨大肝肿瘤患者在贵阳市一医获新生
62岁的患者因肝脏巨大肿瘤辗转多地求医无果,最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专家团队的协作下成功手术,术后10天顺利出院。这场跨越地域的医疗协作,不仅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更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为现实。
周乐杜教授(左一)与患者家属合影
辗转求医:拨开“肝癌”疑云 找到希望曙光
今年的5月初,一名62岁的患者因反复上腹部疼痛就诊,在镇上的医院做了增强CT后,怀疑是肝癌。转至上级医院后,医生发现病情更为复杂——肿瘤巨大且罕见,多家医院因手术风险高而束手无策。
“我一下子就不敢相信,也不敢接受。”患者女儿说。她立即带着父亲转往贵阳市的多家大型医院,希望得到更明确的诊断或治疗方案。但遗憾的是,各家医院的意见惊人一致——肿瘤太大了,位置关键,手术风险高,无法进行;即便是良性肿瘤也缺乏把握,更遑论其恶性可能了。
“当时外院考虑恶性肿瘤,因肿瘤生长的位置在血管旁,穿刺风险极高,导致诊断和治疗陷入僵局。”湘雅医院的肝脏外科主任周乐杜教授回忆。
关键时刻,家属通过贵阳市一医“湘雅智慧诊疗区”找到每周坐诊的周教授。凭借丰富的经验,他通过影像判断肿瘤包膜完整、无癌栓,当机立断:极大可能为良性,且剩余肝体积达标,果断建议手术。
周乐杜教授与贵阳市一医肝胆胰外科团队交流患者病情
攻坚克难:两地专家联手突破“手术禁区”
术前,贵阳市一医团队通过TAE(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两地专家协作突破肿瘤对关键血管压迫的技术难点,避开肝中、肝右静脉,成功完成“右半肝巨大肿瘤切除术”,并最大限度地保留左半肝功能。
“这类手术以往被视为‘禁区’,但两院联合团队用技术打破了局限。”贵阳市一医肝胆胰外科副主任蒋天盛表示。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为良性肝血管瘤,患者恢复良好,10天就出院。
周乐杜教授(左三)与贵阳市一医肝胆胰外科团队交流患者病情
家属心声:“在家门口遇到救命恩人”
“周教授一句‘你放心’,给了我们全家人信心。”患者女儿哽咽道。从初诊时的恐慌绝望到手术成功后的如释重负,她最感慨的是:“从门诊到出院,所有检查、手术、病理都在家门口完成,不用奔波北上广,父亲少受了很多罪!真的太幸运了!”
周乐杜教授(左一)与患者合影
医疗协作新范式:让技术“落地”,让生命“生根”
2025年5月,湘雅医院与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携手共建"湘雅智慧诊疗区",开创跨区域医疗协作新模式。该诊疗区创新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集中湘雅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优化诊疗时间与空间配置,提升诊疗效率与患者就医体验。这一举措让贵州患者无需远赴湖南,在本地即可享受"家门口的湘雅"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本次肝脏肿瘤手术的成功实施,是贵阳市一医与湘雅医疗协作的又一典范案例。依托专家驻点指导和技术共享机制,两家医院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度下沉与高效利用,为区域医疗水平提升树立了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