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走出去+引进来”扩大职教“朋友圈” 共筑智造人才培育共同体

2025-07-30 10:50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朋友圈’”,7月27日,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杰在第七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会议上致辞中表示。作为此次会议主办方之一,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探索技术革新与人才培育。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周杰致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5年恰逢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8周年。18年来,今年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深耕职业教育等多领域合作,推动构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区域教育共同体,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作为贵州职教国际化的“窗口”,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路径颇具代表性。该校扎根黔地近70年,以 “以水润德、泽被万物”为理念,构建起“四位一体” 文化育人体系,累计培养数万名水利水电领域技术人才,被誉为“贵州水利人才摇篮”,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等百余项荣誉。

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院始终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紧扣贵州“四区一高地”战略定位,将国际化办学摆在重要战略位置,该校已在柬埔寨、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设立丝路学院,引入德国HWK教学标准,并与美国贝佛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成为贵州少数同时拥有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且实际招生的高职院校。目前,该校招收了10个国家近300名国际学生,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了一批 “会汉语、懂技术”的属地人才。

面对智能制造浪潮,该校将传统水利优势与前沿技术结合,建成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实训基地,开设新能源装备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专业,构建起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与万家灯火能源集团共建产业学院,将企业生产线引入校园,让学生“在真设备上练真本领”,近年来,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职业教育是联结彼此的金色纽带。”周杰表示,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化“技术+人文”双轮驱动,推动构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为区域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记者 梁国攀 柴 睿 实习生 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