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版流金|贵州创规模亮相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 以版权为帆,推动民族民间文艺“千帆出海”

2025年10月16日至18日,由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将在山东省青岛市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隆重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是商务部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重点活动之一,旨在推动中国版权与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此次贵州参展规模与展品品类创历届之最,旨在集中展现贵州版权赋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融入国家文化贸易战略的丰硕成果。

规模空前,彰显版权保护“贵州决心”。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版权工作,围绕建设“版权保护新高地”目标,积极准备本次版博会。此次展会贵州展团共有25家企业参与,携超过1000件精选版权产品亮相,涵盖苗绣、蜡染、银饰、农民画、红色文化创意产品、阳明文化出版物及衍生品、屯堡文化版权商品等多个门类,全面呈现版权将贵州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贸易优势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数智引领,构建版权服务“贵州模式”。近年来,贵州版权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累计作品登记量已突破190万件,年登记量从2017年的400余件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近50万件。更在全国首创“区块链存证+作品登记”双证模式,为作品提供从确权到维权的全程数字化保障,这一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保护与国际化开发利用构筑了坚实的技术与制度屏障。

赋能产业,探索文化出海“贵州路径”。版权保护是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的基石。贵州的民间手艺人通过版权登记,为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赋予了法律认可的“身份认证”,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更具价值与竞争力。标志性的“贵州水城农民画侵权案”胜诉,为文化产品“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021年,国家民族民间文化版权贸易基地(西南)正式落户贵州,为文化资源的市场化与国际合作按下加速键。通过IP授权、文创开发等模式,传统纹样、民族元素正焕发新生,赋能各类产品。“黄小西”“红飘带”“村超”“村BA”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IP在版权的护航下茁壮成长,展现出巨大的品牌出海潜力。
社会共治,营造版权生态“贵州氛围”。版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贵州的版权服务体系通过联合法院、高校法学院及知名律所共建维权服务共同体,形成了版权保护的有效闭环。同时,数百场版权知识宣讲深入城乡,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为文化贸易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黔山赤水,文脉悠长,版权为渠,引水新生。借助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这一平台,乘着“千帆出海”行动计划的东风,贵州向世界展示,在版权的坚实守护与创新激活下,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正转化为文化贸易与国际交流的强大动能。贵州正以版权为帆,推动更多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优秀作品扬帆远航,在国际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