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紧扣 “两清两改两治理” 主线 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 2025-07-30 12:13

自“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积极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广泛宣传、全民动员、精准施策的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奋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盛夏时节,走进牛场乡大箐村,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井然有序,农家小院雅致宜人……  

曾几何时,大箐村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景象:雨天泥泞裹足,晴天尘土飞扬;垃圾随风飘散,污水靠日蒸发。改变始于足下,当一条条水泥路铺展至家家户户门前,大箐村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牛场乡大箐村村民谭正艳说:“二三十年前地里到处都是泥巴,路面也不好走,如今硬化路改造后,到处都干干净净的,我们保持一个星期打扫两次卫生,保持清洁干净,现在居住环境舒服多了。”

道路洁净了,人心尚需提升。一场“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正以润物细无声之势,重塑着这个村庄的肌理与精魂。  

如何让“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大箐村给出的答案是:广泛宣传、全民动员、精准施策。目前累计召开群众会6场,覆盖大箐村十个村民小组。

牛场乡大箐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祥说:“‘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先是各个小组召开群众会议、院坝会议,把‘两清两改两治理’的相关内容广泛地向农户宣传,发动农户、公益性岗位人员、小组长还有党员,因户施策地把‘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逐一逐户地推进。”

宣传不过是第一粒扣子,关键更在于如何缝好。大箐村的办法十分朴素:党员先动手,群众再跟上。老党员牛雄每次清扫从不缺席,村里的年轻后生们也主动加入清扫队伍。遇到难处的人家,隔壁邻居便主动搭把手。

牛场乡大箐村党员牛雄说:“硬化路打通之后,村里组织大家一起扫路,现在又进行‘两清两改两治理’,做的事情比较细致,不准乱堆乱放、不准污水乱排,我们作为党员还要继续发挥好带头作用。”

然而,千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掉。起初,有人小声嘀咕:“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怎么改?”村支两委干部不争论,只将板凳搬到院坝里,把文件念成家常话,句句说到群众心坎上,那些原本有抵触情绪的群众便渐渐松动了。

牛场乡大箐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祥说:“有一部分农户不太理解工作,多年的传统习惯难以接受改变,我们正在挨家挨户做工作,通过党员、小组长、公益性岗位人员主动做,激发周边一些农户自发自己干,所以现在大部分农户两清工作相对开展比较顺利的。”

大箐村环境整治的观念正悄然发生着转变,从“要我扫”到“我要扫”,村民们已将守护家园整洁内化为日常自觉行动。

牛场乡大箐村村民杨贵翠说:“现在大家已经养成打扫卫生的习惯了,遇到垃圾就是弯个腰的事情,把环境卫生打扫干净住起才舒服。”

真正的考验往往潜藏于看不见的角落。生活污水治理与畜禽粪污处置,是环境提质的“硬骨头”。大箐村没有回避难题,而是直面挑战,集民智、借外力,让每一户的畜禽粪污应收尽收、处置到位。

牛场乡大箐村党支部书记陈国祥说:“我们动员农户参与污水处理,积极借助驻村第一书记向市烟草局申请资金,把畜禽粪污因户施策地推进整改。”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排查发现农户乱堆乱放68处,并全部完成整改。发现污水乱排点位7处,其中4处已完成治理。针对排查出的22处生活垃圾及白色垃圾乱丢现象,也已全部清理完毕。整改后,村内环境卫生焕然一新,干净整洁,乡村面貌显著提升。  

人居环境整治贵在长效,必须将“一阵风”转为“四季常青”。为此,牛场乡于六月中旬创新推出“积分超市”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有效撬动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维护的积极性。

牛场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谭永说:“牛场乡以大箐村为示范点,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乡十个村居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专项治理80余次,发动群众参与2000余人次。为激励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于六月中旬建立积分超市一个,群众通过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在积分兑换的时候,由村干部统一领取发放到群众手中。”

小积分撬动了大治理。看得见、摸得着的奖励,进一步激发了牛场乡群众的参与热情与获得感,让乡村“面子”光鲜、“里子”厚实。

来源:六枝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