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丨做彼此的光:写给有时也会感到累的你

视听产品部 | 2025-10-18 06:00

你是否也曾有这样的时刻?——夜深人静,写完最后一道题,放下笔,一种莫名的疲惫和孤单忽然涌上心头。感觉身边的同学都目标明确,大步向前,只有自己,偶尔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一丝迷茫。

如果你也曾这样,我想告诉你,没关系的。今晚,我想和你分享一个关于“守护”的故事。这故事始于一场心碎的离别,却在无尽的爱的延续中,开出了温暖的花。

有一位名叫徐世海的父亲,他的生命轨迹因为失去挚爱的儿子而改变。在巨大的悲痛中,他努力想去理解,想去靠近儿子离开前的世界。他发现,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网络角落,有些和他孩子年纪相仿的少年,正背着无形的重担,在情绪的迷雾中,暂时找不到透进来的光。

这位父亲做了一个温暖又坚定的决定:他要把自己的父爱,分给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他学着用年轻人的语言,走进一些网络群组。他不是去指责,而是去理解;不是去说教,而是去静静地陪伴。当看到有孩子说出“我太累了”“觉得没意思”时,他会像一个可靠的长辈那样,轻轻接过话头,或许用一句“我们看看吉时再说”的玩笑缓解当下的冲动,或许用一个红包传递一份“世界还有人在意你”的善意。他曾在深夜的楼顶,劝回几个准备放弃未来的少年;也曾在凌晨的河边,成为那个紧紧拉住另一个孩子的手的人。

他的力量并非无穷,也会因为无法挽回每一个生命而深感无力,在街头与朋友们抱头痛哭。但他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像野草一样坚强”。如今,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他,并接过了他手中的“火种”,成为了新的守护者,让这束光越来越亮。

你的累,我们都懂,也都经历过。

数据显示,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困扰,常常被简单归结于“成绩”。但我们心里都明白,那份压力,绝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分数。

它,可能是你挑灯夜战后,面对试卷时那份不甘的挫败;可能是你看到父母不经意流露出的期待眼神时,那份怕让他们失望的忐忑;也可能是你和好朋友闹别扭后,那种无人诉说的孤单。它,就是在这个我们都必须快速奔跑的时代里,对“我是谁”“我要去哪里”产生的那一点点、却无比真实的迷失。

这些情绪,如此真实,它们值得被看见、被倾听、被温柔地接住,而不是被一句“别想太多”轻轻带过。

请记得,为你自己的心,建一个港湾。当感到自己被低沉的情绪慢慢包围时,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呢?

首先,学着给情绪起个名字。 告诉自己,“我不是简单地心情不好,只是对这次努力后的结果感到‘失望’”,或者“我是因为那个误会,感到有点伤心”。当你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你的情绪,你就成为了它的主人,而不是被它控制的客人。

找到你的“能量补给站”。 谁是那个你随时可以发信息吐槽的朋友?哪位老师的谈话总能让你重拾信心?请记住,真诚地分享你的烦恼,重量就会神奇地减半。求助,永远不是软弱,而是最智慧的勇敢。

收集生活中的“微光”。 可能是午后窗边那片恰好落在你课本上的阳光,是耳机里随机播放却正中你心事的哪首歌,是回家时饭桌上飘来的那道熟悉菜香。这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是生活给我们最好的安慰剂。

培养一颗“野草”般的心。 野草从不抱怨环境,它在石缝中也能扎根,迎着风雨,向着阳光,沉默却倔强地生长。请你在心里,也为自己种下这样一颗种子,培养一种无论遇到什么,都能让自己“缓过来”的韧性。

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彼此的光。守护,不总是惊天动地。它更常常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细微之处。

一句“你还好吗?”的真诚问候,一次不打断、不评判的耐心倾听,在朋友考试失利后的一句“没关系,我上次更糟,我们一起看看错在哪”……这些微小的善意,汇聚起来,就足以照亮某个人的整个世界。

请一定记得,在这条成长的路上,你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夜的深沉,从来都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更明亮的黎明。愿每一个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都能在感到疲惫时,学会给自己一个最温柔的拥抱。

愿你深知,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道独特而珍贵的光,这世界因为你,而有了不同的温暖。

摄影:许东霓  文字作者/图片后期: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