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丨贵阳“二四”轰炸的血与火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十四年浴血抗战,那些看似寻常的城市空间,都曾是民族存亡的烽火前线。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扉页,一座不屈的城市在战火中挺立——那些被日军轰炸摧毁的街道与建筑。这里,曾见证贵阳人民在废墟中重建家园的坚韧,也镌刻着西南大后方用鲜血与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抗战史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触摸时光印记,聆听历史回响,让信仰的光辉继续照亮前行的路。
十八架敌机压城:贵阳大轰炸全记录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抗战爆发以来,很少嗅到战火的硝烟。直到1938年抗战进入生死存亡关头,当时的省政府才在原保安处防空科基础上,成立全省防空司令部,开始进行防空宣传,组织防空演习。然而,此时的日军已确定了“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对中国后方进行轰炸”的战略方针。尤其在侵占广州、武汉后,日军在这些地区建立起机场和加油站,更具备了就近对作为黔桂、川黔、滇黔、湘黔交通枢纽,陪都重庆南大门的贵州进行侦察、空袭轰炸的条件。
1938年9月25日,日本空军率先轰炸清镇平远哨机场和贵阳易场坝机场,由此拉开了空袭贵州的序幕。
1939年2月4日(民国二十八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日),正是过年前几天,这一天恰好是贵阳本地习俗“倒祃”(即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的日子,各家各户正忙着采购年货,烹制美味佳肴,准备过节,街上熙熙攘攘,人潮涌动,殊不知一场惨祸正悄然袭来。
10时30分,广西大溶口发现日本飞机18架向西北飞行;
10时45分,贵州省防空司令部发布空袭警报,全城民众还认为是在进行防空演习毫不在意(1月底,贵州省防空司令部曾宣布将于2月1—3日进行防空演习),一点警惕也没有;
10时55分,日机过榕江;
11时10分,日机过八寨(今丹寨);同时,防空司令部发出紧急警报,在贵阳东山山顶挂起表示来袭敌机数目“三大、三小”的灯笼;
11时55分,敌机18架编成“品”字队形,分为三队从东南方向飞临贵阳上空,一队沿中山东路至中山西路(大十字核心区)直线轰炸;二队包抄城北正新街、富水中路;三队袭击城南打鱼街、观音寺等居民区;飞行高度约3000米,在对贵阳城区进行轰炸后,日机即向贵定、都匀、荔波方向飞去,当时,设于东山的两门高炮虽不断开火射击,但火力微弱。
12时55分,解除警报。
△“二四”日机轰炸贵阳后浓烟四起
△“二四”轰炸后,中山西路被夷为平地
△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市中心大十字一带,城中发生大火
据贵州省防空司令部调查统计:大十字、中华南路、中山东路、中山西路、三山路、富水路、正新街、省府路、华光巷、禹门路、金井街(富水中路)、光明路、六座碑(民生路)、盐行街、双槐路、河西路、飞山庙、金沙坡、老东门城外、次南门城外、大南门城外等处均被焚毁,共被炸毁、烧毁、震坏房屋1326栋(约1万余间),毁坏街道42条,被炸面积约占贵阳市区总面积的1/7。
△1939年贵阳市二月四日被炸地区略图
△1939年3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拍下的贵阳航测图。图中黑点为日机轰炸后留下的弹坑
据2月5日《中央日报》报道:敌机第二次袭筑,十一时半防空部发出警报,十二时敌机十八架飞抵筑市上空,在城内投下重磅炸弹、烧夷弹129枚,后向西逸去。下午一时警报解除。全市繁荣,付之一炬,死伤约在五百人以上。
文化机关,如革命日报、贵州晨报、中央通讯处办事处、贵阳中央日报营业部及商务、中华、世界、北新各大书店俱全毁。
恒兴益、隆昌源、永丰泰、广和昌等百货店,中央银行贵州分行、凤祥银楼、同济堂、德昌祥中药铺、亨得利钟表店、阿嘛照相馆等损失惨重。
△被炸毁的崇正女学部
△被炸后的贯珠桥
日军飞机的轰炸,炸毁、焚烧、震坏的各级机关、团体办公地点有:中国国民党贵州省党部、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建设厅、省公路局、省保安处、省政府无线电总台、省政府情报处、省农村合作委员会、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省会警察局及其拘留所、贵阳县商会、省游民收容所、省民众教育馆、省土地陈报处、卫生实验所等。
焦土不屈:血火中的贵阳抗战觉醒
当空袭击,全城军警壮丁俱出动抢救,惟因贵阳原为不设防城市,敌机之来,市民除散避外,毫无他法。现城内仍在燃烧,死伤者经各慈善机关救治,难民数万,皆在四山露宿,寒风怒号,哭声震天,对敌机残暴行为,莫不切齿痛恨。
△“二四”轰炸后,贵阳灾民在清理残存物品
△贵阳市实验救济院配发难民粮食
△遇难的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孟广运
△“二四”轰炸后,贵阳街头随处可见的难民
△“二四”轰炸遇难者的棺木摆放在九华宫路上
全城共损失不动产法币2500万元(法币是旧中国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货币的名称)。敌人的轰炸本欲扑灭贵阳这个抗战大后方的抗日火焰,不料却激起广大民众的同仇敌忾。
△“二四”轰炸后,为方便居民疏散增开的城门洞
△“二四”轰炸后警察和防护团组织救火画面
“二四”轰炸后,血与火的现实推动贵州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在贵阳和周边各县迅速掀起了一股控诉日军罪行、坚定抗战胜利信念、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的热潮。事实证明,经过“二四”轰炸后的贵阳人民,抗日立场更加坚定,抗日救亡步伐更加一致。1939年后,贵州各族各界抗日救亡运动持续高涨,群众积极为抗战募捐等方式支持前方抗战,就是最好的例证。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二四”轰炸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永远铭刻在贵阳的城市记忆中。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今日的和平与繁荣。让我们传承这份不屈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撰稿:贵阳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宣传教育处 赵贵川
部分图片及文字综合自贵阳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