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学|梅雨笺

正谊学校 | 2025-04-30 14:10

当梅雨浸润书页,当墨香遇见月光,每一个文字都化作翅膀,带我们穿越古今。在高二学生周浩然和刘明槆的天地里,会遇见古籍修复师的奇妙冒险,会看见命运与文字的美丽交织。这里是属于青少年创作乐园,让我们一起用文字点亮想象,在文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吧!


梅雨细密如针,古籍室的木地板沁出潮湿的霉味。庄晓生跪坐在蒲团上,面前摊开的嘉靖本《李义山诗集》正翻到第七页。台灯的光晕里,“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瑟”字右半部残破如蝶翼,金箔补纸在湿气中微微翘起边角。

他屏息拈起鼠须笔,笔尖蘸的松烟墨却迟迟落不下去。修复台左侧摆着妹妹的CT片,装片的牛皮纸袋被雨水洇出深色水痕。右侧青瓷碟里泡着杭白菊,茶水早已凉透,浮着一层极细的雨尘。

“同学,闭馆了。”

管理员的脚步声惊起梁上一只灰雀。晓生抬头时,脖颈发出轻微的咔响。窗外暮色昏沉,雨不知何时停了,檐角坠着的水珠将最后的天光折射成碎玉。他收拾工具的动作忽然顿住——书页夹层里露出一角泛黄的宣纸。

纸条不过三寸见方,边缘被蠹虫蛀成蕾丝般的镂空。娟秀小楷写着:“瑟字补笔宜用松烟墨兑三分井水,戌时阴干”。晓生将纸条凑近台灯,纸纹是泾县特制的罗纹宣,这种纸张十年前就已停产。

雨水顺着窗棂沟槽滴落,在青砖地面汇成蜿蜒的溪流。他锁门时,铜钥匙突然沾上一缕茉莉香。这香气让他想起上周修补的明代闺秀诗集,那些夹在书页间的干花历经四百年仍有余芳。

石板路泛着幽光,晓生的布鞋踏过水洼,惊散倒映的霓虹。路过“听松阁”古董店时,橱窗里银蓝色的反光绊住了他的脚步。那枚蝴蝶胸针躺在黑丝绒上,蝶翼镶嵌的青金石碎如星河,内侧镌刻的"瑟"字在街灯下忽明忽暗。

“小伙子识货?”店主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唐装盘扣上别着玳瑁眼镜,“这物件的主人今日刚送来保养。”他枯枝般的手指抚过胸针,“说是要等有缘人来取。”

晓生摸出旧书摊捡到的铜钱。生绿的铜面上,半只蝴蝶纹路与胸针轮廓严丝合缝。“光绪年的当十钱,”老者眯起眼,“这蝶纹是当年荣宝斋特制的暗记。”

玻璃门上的铜铃突然轻响。晓生转身时,月白色旗袍扫过门槛,青玉镯碰触门框的清音与远处教堂钟声共振。他追出门去,只看见黄包车消失在巷尾,车篷垂下的流苏沾着几瓣茉莉。

出租屋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妹妹蜷在沙发上看重播的《新白娘子传奇》,药罐在灶上咕嘟冒着热气。“哥,”她没回头,“陈医生说新药可以走医保。”电视蓝光映着她瘦削的侧脸,像尊易碎的瓷器。

晓生打开装CT片的袋子,取出夹层的缴费单。数字后的零多得让人眼晕,他下意识去摸口袋里的铜钱,却触到那片泛黄的纸条。戌时的更鼓遥遥传来,他忽然起身翻出父亲留下的松烟墨锭。

砚台里滴入三滴井水,墨条研磨出的涟漪泛起珍珠光泽。补笔的瞬间,纸条上的字迹仿佛在指尖跳动。最后一笔落下时,窗外飘进一片湿漉漉的茉莉花瓣,正落在"瑟"字的玉字旁。

雨又下了起来。晓生将修补好的书页夹在晾纸架上,忽然发现台灯投射的影子里,自己的手掌与另一个虚影交叠。那影子纤巧修长,食指第二关节有颗小小的墨痣。

妹妹的咳嗽声从里间传来。晓生关灯时,瞥见晾纸架上的金箔泛着奇异微光,竟与那枚蝴蝶胸针的青金石如出一辙。雨声中,他梦见自己变成古籍中的蠹虫,穿梭在字里行间,追逐一缕茉莉香。

晨光初露时,旧书店王老板打来电话:“你修补的《东京梦华录》被位姑娘买走了,说是要谢你。”晓生赶到时,柜台上摆着个紫檀匣子。揭开盒盖,二十枚铜钱排列成双蝶图案,每枚都刻着半只翅膀。

雨又淅淅沥沥下起来。晓生站在屋檐下数铜钱,忽然听见街对面传来清越的玉镯叩击声。抬头望去,月白色伞面掠过橱窗,伞骨末端悬着的银铃铛,正与昨夜梦中所闻别无二致。

正谊学校高二(1)班周浩然  刘明槆

指导老师:刘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