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天柱县凤城街道:瓜果香里采摘忙 “甜蜜经济”结富果
七月的暑气卷着蝉鸣漫过田埂,黔东南天柱县凤城大坝杨志前的果园里,甜瓜、西瓜、李子等果香四溢,游客挎着竹篮穿梭在田垄间。
“你们尝尝这黄金李,刚上市预订就不停!”67岁的杨志前穿梭在果树间,脸上漾着笑意。这位三级伤残的退役老兵,自2009年从海南部队农场学成归来,便带着军人的韧劲扎根家乡土地。如今他打理的果园采取套种模式,葡萄藤下藏着甜瓜,黄金李树旁绕着西瓜藤,17亩地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看这巨峰葡萄!”老杨弓着腰剪下一串紫黑透亮的葡萄,果皮轻掐即破,汁水顺着指缝流淌。七月以来,各类水果,每天一百多斤的市场批发量稳步增长。“昨天一家三口摘了三十斤葡萄,临走还带了箱黄金李。”
“天不亮就得进园,葡萄沾着露水摘才新鲜。”杨志前的儿子擦着额头的汗,指着挂满枝头的黄金李,“这17亩李子园,预计能收5万多斤,市场价15元一斤,光这一项就有70多万元的进项。现在顺丰冷链直接到园子里收件,即便是外地的订单也可以很快送到。”
“管护期雇了3个长期工人,采摘季每天要请十来个临时工,一年光工钱就得付20多万元。”老杨望着正在分拣葡萄、李子的乡亲们说。
杨志前的果园只是凤城大坝的一角。沿着产业大道往前走,1500亩坝区土地铺展着“甜蜜地图”:春日蜜桃压弯枝头时,蓝莓在大棚里积攒糖分;夏末黄金李刚下树,血藤果又染红了枝头。
从单品种植到多元布局,“春摘桃、夏采李、秋收葡萄”的产业链上,像杨志前这样的种植户已有10余户,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正像园子里的葡萄一样,甜得流蜜,让“甜蜜经济”真正结出乡村振兴的“富民果”“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