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农场+生态认证,镇宁蜂糖李结出“甜蜜”新希望

镇宁融媒 | 2025-07-08 21:44

眼下,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的万亩蜂糖李迎来丰收季,不仅全国客商云集当地交易市场,更有一批“云认养”的农场主通过手机屏幕实时查看果园动态。从买蜂糖李变成“种”蜂糖李,再到获批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镇宁蜂糖李产业正以新模式,开启“甜蜜”新希望。

早上六点,镇宁县六马镇蜂糖李交易市场人声鼎沸,不少农户都将刚采摘的果子带来这里销售,而在两公里外,00后新农人刘文飘的果园里却格外安静,她正举着手机,在树下开启视频销售。

与以往的电商销售不同,刘文飘卖的不是果子,而是树。

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打罕村蜂糖李种植户 刘文飘

客户认领果树后,刘文飘省去了销售环节,只需采摘、分拣就能将果子发货。

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打罕村蜂糖李种植户刘文飘介绍:“我们发货有两个标准,一是果子的尺寸,二是果子的甜度。甜度要达到18以上,果子尺寸要45毫米以上。发货时,我们都会在包裹里放一个卡尺测量尺寸。”

刘文飘家是六马镇打罕村第一批蜂糖李种植户。早在2012年,刘文飘的父母就将近30亩水田改为旱地,开始种植蜂糖李。但对个体农户而言,有时即便遇上蜂糖李丰收大年,也可能面临丰收不丰产的问题。

刘文飘回忆:“那时候都是卖给商贩,他们会把价格压得很低。我记得有一次,我爸前一天跟人家谈好了价格,第二天去的时候,蜂糖李数量有点多,商贩就压价,但当时没办法,只能卖,不然果子就只能烂在地里了。我父母一辈子都在山里,只会种这些果树,那时我就想,我要自己来卖。”

去年,刘文飘开始试行蜂糖李树认养模式,果园供认养的果树树龄为12年以上,当年所产蜂糖李均归认养者所有,一棵树认领费用为1001元,认领后每棵蜂糖李树年产量保底20斤。

刘文飘说:“2024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写‘认养一头牛’的文章,就想着能不能认养一棵果树。一棵果树上结的果子,无论大小,全部归客户所有。这样一来,客户就从买果子变成了拥有自己的果树,效果还不错,大概有10多万元的收入。”

试行成功后,今年刘文飘和团队进行了更多尝试,他们在果园里装上摄像头,开启了24小时慢直播。

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打罕村蜂糖李种植户 刘洋

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打罕村蜂糖李种植户刘洋说:“去年认养树的有70多人,今年有100多人。认养后,我们会定期给客户发照片、视频,还有慢直播,让客户随时能看到果园里果子的长势。目前,北上广以及安徽、浙江、广东等地的客户比较多。”

从买蜂糖李变成“种”蜂糖李,当都市人的手机屏幕与深山里的果树相连,蜂糖李越销越远。

除了探索新的销售模式,对于蜂糖李产业来说,守好质量关更为关键。发展蜂糖李产业以来,镇宁县就编制了蜂糖李生产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收分级等7个地方标准,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行。去年,生态环境部推出19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其中,镇宁蜂糖李成功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

安顺市生态环境局镇宁分局副局长 黄坤洋

安顺市生态环境局镇宁分局副局长黄坤洋说:“对于高端客户来说,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产品的健康和绿色属性。国家生态环境部已经认定我们的产品是原生的、有机的,这对我们打入高端市场很有帮助。”

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后,镇宁蜂糖李不仅走出国门,还将快闪店开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更高溢价。

镇宁县蜂糖李产业发展中心科技研发股负责人 王义琴

镇宁县蜂糖李产业发展中心科技研发股负责人王义琴介绍:“今年,我们已协助多家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获得出口果园等认证资质,助力蜂糖李更快更好地接入海外市场。今年初步与香港、泰国、日本、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订单。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繁华地段,我们建立了镇宁蜂糖李品牌形象店,成为向大湾区输出优势农产品的品牌形象窗口。”

今年,镇宁蜂糖李投产面积超过17.6万亩,产量达6.75万吨,连续第9年实现产量产值“双提升”。从传统种植到数字认养,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价值,现在,镇宁蜂糖李种植总面积已超过22万亩,产值约32亿元,带动1.5万户、6.2万人实现户均纯收入增加6.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