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使用空调?

大健康事业部 | 2025-07-23 17:58

合理使用空调是降低健康风险的关键。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健康提示,空调温度应设定在 26℃-28℃,既能保证舒适度,又可减少室内外温差过大引发的血管痉挛。夜间睡眠时启用 “睡眠模式”,温度自动升高 1-2℃,可避免着凉导致的呼吸道黏膜抵抗力下降。此外,调整出风口方向避免直吹头部、颈部,或使用挡风板分散气流,能有效减少局部受凉风险。

通风换气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核心措施。传统空调缺乏新风系统,长时间运行会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头晕、嗜睡等症状。建议每开 2-3 小时空调后,开窗通风15 分钟,或在窗户留缝保持微通风。经济条件允许时,可升级为带新风功能的空调,持续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对于使用中央空调的场所,需定期检查送风系统的清洁度,必要时增加紫外线消毒装置。

辅助措施可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在空调房内放置加湿器或一盆清水,将湿度维持在 50%-60%,能缓解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感染风险。外出归来时,应先擦干汗液,在非直吹区域休息 5 分钟,待体温稳定后再进入空调房,避免冷热刺激诱发呼吸道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