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 “隐形盐”,科学减盐不踩坑

生活中存在大量 “隐形盐”,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进而导致盐摄入超标。食盐不仅存在于日常烹饪中,还广泛存在于酱油、调味酱、腌制品以及部分高盐食品里。比如10 毫升酱油相当于1.6克食盐,一包15克的榨菜也含有约1.6克食盐,这些常见的食品和调味品,都是 “隐形盐” 的重要来源,需要特别留意。
判断高盐食品有明确标准,钠含量≥800毫克/100克的食品即为高盐食品。常见的高盐食品涵盖多个类别,零食类有海苔、奶油五香豆、方便面、地瓜干等;鱼肉类包括盐水鸭、低脂奶酪、咸鸭蛋、虾米、熏鱼等;咸菜类则有榨菜、萝卜干、大头菜、腐乳等,此外,部分食品制作时会添加碳酸氢钠等钠盐,也会额外增加钠摄入,选购时需仔细查看。

(图片由AI生成)
减盐过程中,正确使用碘盐也很重要。在自然水域碘含量不高的地区,建议家庭使用碘盐,尤其是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乳母等重点人群,食用碘盐能有效预防碘缺乏病。购买碘盐要选择正规商店,注意查看碘盐标志;储存时需密封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不宜存放过久;烹饪时应在出锅前放碘盐,切忌用油炒碘盐,避免长时间高温、潮湿或强酸环境导致碘挥发流失。

(图片由AI生成)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人的味觉是长期养成的,如果一下子大幅减少盐的用量,可能会影响饮食体验,导致难以坚持。可以设定合理的减盐目标,比如每周减少一定量的食用盐,让身体和味蕾逐渐适应少盐口味,最终达到每人每天食盐用量小于5 克的健康标准。减盐是一场 “保卫健康” 的持久战,从现在开始行动,才能更好守护自身和家人健康。
(参考文献:[1]张佩文.减盐行动,从现在做起[J].家庭医生(月初版),2025(6):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