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贵州选拔赛圆满收官
民族组决赛现场
美声组决赛现场
4月25日至27日,由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贵州省音乐家协会、贵州省文化馆承办,贵州艺术评鉴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贵州选拔赛在贵州省文化馆(师大附中馆区)国际音乐厅圆满收官。此外,作品奖(管弦乐作品、民族管弦乐作品)正在火热申报中,表演奖〔古筝、钢琴、民族弹拨乐(琵琶、中阮、柳琴、三弦)、管乐(铜管)〕正在评审阶段,后续将一并公布选拔结果。
专业评审,公平竞技
本次选拔赛民族组、美声组评委分别由省外5位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音乐院校教授和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和省内2位作曲家、音乐理论专家组成,监审由省音协主席团3位成员担任,整场比赛组织严谨,流程规范,参赛选手严格遵守各项赛事规则,评委公正、公平评选,得到了广泛认可。
贵州省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杨乾江表示:本次赛事的评委都是业界翘楚和权威专家,选手的现场演唱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各展风采,精彩的演绎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评审席
民族组评委、监审
美声组评委、监审
成果丰硕,人才涌现
本次贵州选拔赛选手由九个市(州)音协(含所在地的省属高校、其他高等院校、中职学校)、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等相关单位集体选送,同时省音协也为省外黔籍选手、两新文艺群体等开通了选手报名通道。
全省复赛民族组82名选手(其中1人弃权)、美声组83名选手(其中3人弃权)参赛,经过初赛、复赛、决赛激烈角逐,声乐(民族组)列前四的选手王浪、朱嘉迪、王兴、王铎和声乐(美声组)列前四的选手苏磊、林钦、向昕霞、杨洋将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选拔赛。
作为一名声乐爱好者,观看完现场比赛的观众蔡雷用三个“xin”来概括感受:一是“新声绽放”,选手中新老面孔都有,总体的实力越来越强,00后选手开始走上舞台且表演自然松弛,先天的声音条件和唱歌技巧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二是“心弦共振”,从古诗词艺术歌曲到歌剧选段,再到传统民歌、改编民歌,每一轮比赛都给选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聚光灯下的每一秒都在淬炼歌者的技艺与心性,用“心”歌唱的选手也得到了最多的欢呼声;三是“欣然可期”,选拔赛不止于是一场赛事,更在声乐艺术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对话中展示了贵州音乐界的蓬勃气象。
多地联动,覆盖面广
4月上旬起,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市(州)音协及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文化演艺产业集团等高等院校、专业文艺团体先后组织了选拔赛。每个分赛区民族组和美声组的前五名选手获得了贵州声乐选拔赛的复赛资格。
各分赛区选手纷纷表示,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交流,在比赛中感悟作品灵魂、处理曲目质量、以歌传情抒怀、把握评分规则、拔高技术难度、做好现场发挥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各分赛区现场观众也纷纷认为,赛事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才华和风采的平台,有效培育发现本土优秀青年音乐人才,促进音乐事业发展,推动大众音乐文化繁荣,让大家在活动中深切感受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赛事意义,影响深远
中国音乐金钟奖创办于2001年,是中宣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全国唯一常设的中国音乐界综合性大奖,每两年举办一届(逢单年举办)。旨在通过专业比赛的形式挖掘和选拔优秀青年音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繁荣发展。金钟奖贵州选拔赛不仅挖掘了一批青年音乐人才,也推动着贵州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事业的发展。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选手林钦赛后发朋友圈感慨:“十年战金钟,感恩这个舞台给我带来的成长,感恩恩师的教诲和关爱,感恩所有喜爱我演唱的朋友!”
获奖名单
(民族组)
(美声组)
选手风采
(民族组)
民族组一等奖选手王浪
民族组二等奖选手朱嘉迪
民族组二等奖选手王兴
民族组三等奖选手王铎
民族组三等奖选手程佩璇
民族组三等奖选手孟凡轲
(美声组)
美声组一等奖选手苏磊
美声组二等奖选手林钦
美声组二等奖选手向昕霞
美声组三等奖选手杨洋
美声组三等奖选手胡明琪
美声组三等奖选手晏婷
评委、监审阵容
(民族组评委)
崔文玉:作曲家,中国音协原理事、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省音协原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核心专家,首批省管专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作品在国家级和国际性的音乐评奖中获奖百余项。
万山红: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女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中国音协理事,中国剧协理事,享受国务院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晁浩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东大学、美国中西部大学音乐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硕博导师及客座教授。
王志昕:男高音歌唱家、教授,音乐艺术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书记、院长。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男高音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冯子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王涧泉:男高音歌唱家,一级演员,重庆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协会员,重庆市音协监事,重庆市流行音乐协会监事。
杨小幸:作曲家,省音协原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省管专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等多项国家级音乐奖项获得者。
(美声组评委)
崔文玉:作曲家,中国音协原理事、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省音协原主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核心专家,首批省管专家,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家,作品在国家级和国际性的音乐评奖中获奖百余项。
丁毅: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首席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艺术委员会和意大利罗马政府共同颁发的“艺术家成就大奖”全球华人艺术家唯一获得者。
苗雨:男中音歌唱家,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教授,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教育部首届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曾诚:男中音歌唱家。广西艺术学院教学名师、音乐表演二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容世杰: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主任、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任。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俄罗斯“第九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国际声乐比赛”及多个国际大赛的常任评委。
刘广:男中音歌唱家、一级演员,重庆市歌剧院院长,重庆交响乐团团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硕士生导师。
杨小幸:作曲家,省音协原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省管专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群星奖等多项国家级音乐奖项获得者。
(监审组)
贵州省音协主席刘媛(中)、贵州省音协副主席马关辉(右)、王松雪(左)。
摄影: 汉雅星空、 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