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照片记录血色历史!走出《南京照相馆》,记忆永不褪色, 屈辱永不再来
1937年寒冬的南京城,15岁的照相馆学徒罗瑾颤抖着双手,将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浸入显影液,底片上逐渐浮现砍头、活埋、奸淫的画面。他冒险加洗暴行照片,选择16张装订成册。
被冒死守护的这本相册,如同一把尖刀刺穿历史迷雾,最终成为审判战犯的“京字第一号证据”。88年后,当它出现在大银幕上,观众用掌声告诉历史:我们记得。
这是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核心剧情。从一个日本人拍摄的照片展开,黑白的相片,记录着血色的历史。日本军官、贵胄、士兵、随军记者……一个个人面兽心的侵略者出现在银幕上,史料记载的罪行,被镜头真实地重现。
导演申奥接受访谈时说,大量的日军台词都来自于战争结束后的日本士兵老年接受采访时候说的,尤其那句“我当时如果有彩色胶卷就好了,就能记录下来这个五彩斑斓的壮丽景象了。夕阳伴随着江面上的血水,这是多么的壮观啊”是一个老兵的回忆录里写的,收录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里。
我们的苦难,在军国主义眼中是一种炫耀,是他们的胜利图腾,比起苦难本身,这同样地令人愤怒。
就在今年7月7日,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公布了一段83分钟的口述影像——原731部队解剖技师胡桃泽正邦面对镜头坦白:他亲手解剖过300多名活人,“解剖时人还是温热的,有血喷出。”这份最新的铁证,尘封34年后才由日本和平团体转交中国。
它印证着今年3月日本参议院那场震动世界的对峙:日共议员山添拓高举机密文件怒斥政府掩盖731部队罪行,首相石破茂却声称“需验证资料真伪”。
而就在26号,日本民间团体要求拒用记载“南京大屠杀”(原文里他们依然称为“南京事件”)内容的教科书,或删除、否定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相关内容的新闻,又一次登上日本媒体头条。
鲜血写就的历史被轻蔑地置于质疑天平之上。日本某些势力一直在坚持不懈的企图修改,删除历史,另一方面又对两颗原子弹的历史大肆渲染,年年纪念。
但历史绝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时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旧山河。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这不是寻常的庆典。选择这个日子,本身就是对历史的宣言:80年前的9月3日,日本宣布投降;80年后的同一天,中国将告慰南京30万冤魂,告慰被731部队毒害的生灵,告慰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告慰所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牺牲者。
中国的抗战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付出牺牲最大。我们铭记历史,更要开创未来。
当电影《南京照相馆》结尾出现现代南京车水马龙的蒙太奇,影院亮起的灯光照见观众含泪的面容。从罗瑾藏匿相册的暗房,到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里的京字第一号证据;从731部队焚尸炉的余烬,到天安门广场即将驶过的东风导弹车,中华民族以血火淬炼的觉醒,终将化作守护和平的盾牌。
抗战胜利80周年,岁月流转,今时不同往日,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而我们的记忆并未褪色。阅兵,是对历史的回答,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庄严的宣告:屈辱永不再来,正义自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