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种番茄,这些技术你得知道!
对于广大菜农朋友来说,早春是番茄种植的关键时期,但低温、高湿和病害高发等问题常困扰农户。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产优质?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助你种出“精品果”!
一、品种选择
早春茬番茄生长前期温度较低,后期温度升高、光照增强,所以要选择耐低温、弱光,且抗病性强、早熟高产的品种。
二、移栽定植
地块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未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定植前15~20天,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深翻30~40厘米,起垄。垄高20~25厘米,垄距1.2~1.3米。定植前,要先把滴灌和地膜都铺设好。
移栽时间:当幼苗长至6~ 8片真叶,苗龄50~60天,外界气温稳定在10℃时即可移栽。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有利于缓苗。
定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栽培方式确定定植密度,株距一般保持在30~35公分之间。定植后及时浇透水。
三、植株调整
缓苗期:主要是提高大棚内的温度。白天大棚内的温度在28度左右即可,如果超过32度以上,还要进行通风散热。夜间温度在15~18度即可,过程注意观察。
蹲苗期:主要是控制浇水量以及温度。控制白天25度左右,夜间13~15度左右。节间距离超过10cm、叶片过大,在植株长到25~35cm时,可将植株下部茎秆折向地面,此方法可抑制植株生长过快。期间可喷洒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可抑制植株生长过快。
整枝:生产上常用的樱桃番茄整枝方式主要有单干式、双干式、改良式单干整枝等。同时应及时去除老叶、病叶、伤叶,去除的叶片及枝条及时带离。
1、单干整枝。只留一个主干,其余侧枝全部摘除打掉(即打杈),主干在留有一定果穗数时摘心(即打顶)。
2、双干整枝。在单干整枝基础上,除主干外,再选留一个侧枝作为第二主干,作为结果枝,第二主干一般选留主茎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
3、改良式单干整枝。也叫一干半整枝,在主干进行单干整枝的同时,保留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侧枝使其结l~2穗果后留2片叶摘心。
四、水肥管理
保持土壤湿润或稍干。进入盛果期,植株生长旺盛,果实膨大迅速,耗水量较多。要经常浇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表见干见湿为好。若在植株上有成熟的果实时,则应先采收,然后浇水,以防造成果皮开裂。开花前视苗情及叶色进行施肥。头花定果后,追施壮果肥,注意追施磷、钾肥及钙肥,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花期、盛果期及生长后期加强叶面追肥。
五、病虫害管理
早春茬番茄主要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蚜虫、白粉虱等。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和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
物理防治:在棚室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挡害虫进入;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适药剂进行防治。
早疫病: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腐霉利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苯醚甲环唑l000倍液。
晚疫病:可选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5.9%氟噻唑·双炔酰悬浮剂、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50%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药剂;也可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进行预防或熏治。或采用喷粉法,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千克,隔9天1次。
灰霉病:发生初期,采用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500~600倍液或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叶片及幼果果面喷雾;可选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0.5%小檗碱水剂和2亿个/克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等;也可选用500克/升异菌脲悬浮剂、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和30%啶酰菌胺悬浮剂等药剂。
虫害:白粉虱用37%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于晴天上午喷雾防治白粉虱;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000~2500倍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蚜虫;用5%甲维盐乳油2500~3000倍液防治棉铃虫。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六、点花
1、喷雾法:喷雾是一种番茄点花药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技术要点就是在喷花时采用小喷雾器喷花,喷花时要注意喷在花的背面,也就是花柄和花萼处。
2、涂抹法:涂抹法比较常用,它的优点就是可以根据花的开放状态针对性的点花,一般用毛笔蘸取药液,在开放的雌花花蒂上点一下,或者轻轻涂抹在花梗上。
3、熊蜂授粉:采用熊蜂授粉,可促进番茄花期能够授粉完全,且增加单果质量,提高果实风味品质。番茄盛花期用熊蜂1箱,每亩放蜂80~100头进行授粉。保持适宜授粉的温度为15~25℃,夜间最低温度在8℃以上,棚室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9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