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童梦》第二季来啦!|第一季被夸“不像儿童剧,更像给孩子的成长礼物”,这次别让孩子错过!
“我家娃拍了部‘比课本还生动的爱国剧’!”
“演烽火小战士背历史,跟着编剧学写作,这哪是拍戏?明明是边玩边学!”
“画面色彩真好看,镜头不仅美美哒,连孩子的小表情都抓,这品质我放心!”
“服化道太用心了,连枪战的枪头都有火光还冒着真烟,这哪是敷衍的体验?”

自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与四川禾麦子文化传媒联合打造的《光影童梦》第一季开播,这样的家长反馈每天都在视频下刷屏和反馈。没有夸张的“神童表演”,没有敷衍的“摆拍式剧情”、没有虚构的古装剧,这部聚焦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影视剧,凭“电影级品质+学科知识渗透+品格成长”三重内核,成了贵阳部分家长圈口口相传的“宝藏项目”。

如今,第二季贵阳站火热招募中,遵义站11月1日接棒!这一次,我们继续深耕“爱国主题+学科实践”,让孩子在镜头前演好角色,更在镜头后把“家国情怀”“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刻进成长里。
第一季凭什么被夸“不敷衍”?细节里藏着我们的“教育野心”
很多家长说:“儿童剧要么太假,要么只顾好玩。”但《光影童梦》偏要做“有料的爱国课”——
服化道:连绑腿都藏着“历史温度”,节目组为还原真实历史场景,从服装到道具都下足功夫;

爱国主义题材:小战士的剧服参照文物复刻,绑腿松紧带特意调至“行军时的舒适度”,连衣角的磨损痕迹都按“长途跋涉”设计;
红色基地场景:拍摄地选在安顺、铜仁等真实红色地标,道具枪虽不发弹,但枪身完全按照历史复刻,声光烟雾在保证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还原真实,背包里塞着仿造的“行军干粮袋”;
细节控:孩子的妆容拒绝“浓妆艳抹”,只涂一层轻薄防晒,汗湿的鬓角用定妆喷雾自然呈现——不是为了“好看”,是要让孩子代入“真实的小战士”。

首季小演员辰辰妈妈说:“孩子演传递信息的民兵小战士,连‘跑山路喘气’的动作都练了无数遍。现在他去娄山关研学,会指着步道说‘我拍戏时在同样的场景摔过跤,知道当年的战士多不容易’——这哪是演戏?是把历史刻进心里了!”
镜头语言:用“真实感”传递“家国情怀”
总导演杨坚强调:“爱国教育不是喊口号,要让孩子‘看见’和‘感受到’”。

拍摄时:
特写镜头捕捉孩子的颤抖的手(递密信时)、泛红的眼眶(送别战友时),保留这些“不完美的真实”;
台词不背“标准答案”,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讲“为什么要保卫村庄、保卫家乡、保卫祖国……”(有的说“想保护奶奶”,有的说“想让更多人读书”),导演只引导“真诚”;
每场戏拍3-5遍,不是为了“完美”,是让孩子在重复中理解“角色的选择”——比如演“小通讯员”,要明白“跑快点,就能多救一个人”。
“我家娃第一次演离别戏,哭到抽噎。”另一位家长回忆,“导演没喊停,反而说‘哭吧,这是真实的难过’。后来他写《我的理想》,写‘想当解放军,像剧里那样保护大家’——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差异化核心:爱国主题×学科学习,边演边把知识“用起来”
如果说“高品质”是《光影童梦》的底色,那“爱国情怀+学科实践”的深度融合,才是它真正的“不可替代”。
历史+语文:在角色里“学透课本”
节目总导演杨坚告诉记者,接下来,节目组将会把中小学教材“搬”进红色剧情:比如拍《少年信使》,孩子要背熟《七律·长征》《丰碑》等课文,还要用语文课学的“细节描写”刻画角色,比如写“老班长”的皱纹、磨破的草鞋等。
科学+实践:用“剧情任务”解锁学科知识
除了历史,《光影童梦》还会将把科学、数学融入节目的场景过程之中。 比如拍《战地小电台》,孩子要学“摩尔斯电码”(数学逻辑)、“简易无线电制作”(物理小实验),用这些知识完成“传递情报”任务;拍《山乡小医生》,剧情围绕“抗战时期医疗救援”展开,孩子要学“草药识别”(生物知识)、“担架制作”(劳动技术),边演边实践。

品格成长:在“家国故事”里,养出“有担当的孩子”
片场是最好的“品格训练场”
团队协作:演“民兵小分队”,孩子要分工完成“探路”“送粮”“放哨”,争执时学沟通,失误时互相鼓励;
抗挫力:NG10次是常事,导演说:“不是你演得不好,是‘小战士’这时候该更坚定。”孩子从急哭到咬着牙说“我再来”;
责任感:每个孩子都是“关键角色”,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 “以前他写作业总喊累,现在拍戏站3小时都不抱怨。”一位妈妈说,“他说‘导演说,当战士要扛得住,当学生也要扛得住’——这比打鸡血管用多了!”

第二季招募启动!贵阳/遵义同步,这次更“贴学习”
第一季的圆满,让我们更坚定:好的爱国教育,该是“可感知、可实践、可成长”的。
第二季新亮点
学科绑定:每部剧配套“学习手册”(含历史知识点、语文写作技巧……),结课时提交“学科实践报告”(如“我演的小战士教会我的历史知识”)。
家长最关心的“安全感”,我们给足
正规资质: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全程监制,四川禾麦子文化传媒(主旋律儿童剧制作专家)专业团队执行;
成长可视化:提交《学习报告》,结课展示拍摄花絮+正片片段,让孩子看见“演戏带来的成长”。
“我们不想做‘孩子的童年表演’,要做‘能影响一生的家国教育’。” 贵州广播电视台教育事业部《光影童梦》制片人莫金丽说:“当你看到孩子穿着小军装认真背台词,看到他用‘小讲师’身份给同学讲红军故事,看到他写作业时主动查历史资料——你会明白,《光影童梦》给的,是比‘演戏’更珍贵的‘成长底色’。”
现在扫码报名,抢占第二季席位!
咨询电话:0851-85377090(莫老师/黄老师)
扫描下方二维码发送“光影童梦”获取招募详情

为什么一定要来《光影童梦》?因为这里没有“浪费时间的体验”,只有“边演边学的成长”;因为这里的镜头会记录孩子的闪光,更会把“家国情怀”“学科知识”“责任担当”刻进他的未来;因为我们要给孩子的,是一个“演过红色故事,更懂珍惜当下;学过学科知识,更会应用实践”的高光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