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喝酒,来体验贵州丰富的酒俗文化

2025-09-13 16:15

“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在贵州这片被赤水河滋养的土地上,酒不仅是味觉的盛宴,更是刻入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

从苗寨的“高山流水”到侗家的“姑娘酒”,从布依族的“讨八字酒”到彝族的“拦门酒”,每一滴酒都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对族群的凝聚、对生命的祝福。

贵州的酒俗如同一部活态的民族志,在觥筹交错间诉说着千年的文明密码。

高山流水

在贵州的苗寨、侗寨、布依寨,酒是迎宾的“第一语言”。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高山流水”堪称一绝,它是贵州苗族的一种特殊敬酒方式。数名头顶银冠的苗族姑娘,按身高从高往低依次排开站在客人身旁,手捧当地特制的陶酒壶,唱着苗语歌谣。然后在数十个酒壶中依次倒酒,酒从上而下流入客人口中,形似“高山流水”之状,高度可达近一米。

姑娘酒

姑娘酒是苗、侗两族的共同习俗。女儿出生时,家人煮一坛甜酒窖藏,待婚嫁之日开启。黔东南苗家将酒坛埋于塘底,十数载后取出,酒香甘醇,寓意“岁月沉淀的祝福”。此俗与江南“女儿红”异曲同工,却因山地环境更添粗犷。

讨八字酒

黔西南一带的布依族婚俗中盛行讨八字酒。男女青年经过恋爱、说媒之后,双方父母已无异议,就需择出婚期。男方媒人到姑娘家来讨八字时,女方家在堂屋神案前摆上八碗家酿米酒。将姑娘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纸上压在其中一碗底下,然后请媒人去揭姑娘八字,媒人只能凭直觉去找,当揭起一碗若没有姑娘的八字时,媒人就将该碗酒一饮而尽,直至揭出八字为止,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推算出良辰吉日,作为选定的婚期。

交杯酒

在贵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交杯酒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特色酒俗。交杯酒不仅是一种饮酒方式,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情感和交流,是友情的见证。交杯酒的仪式感十足,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互相敬酒、手臂相勾共饮和集体酒宴中的交杯。

拦路酒

拦门酒广泛流行于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是贵州少数民族迎客的一种酒俗。一般主方备酒恭候于进寨的必经之路上,客至先以酒歌劝酒,饮后方得进寨,有的主客双方还需对歌,然后才能饮酒“过关”。客人若不善饮,就记住别用手触摸酒杯,只需将“主人家”敬上的酒,示意性地饮过即可过“关”,双手接过盛酒的土碗或牛角,就意味着必须一饮而尽。

咂 酒

“咂酒”之俗盛行于苗、彝、仡佬、土家等民族中。将原料装入细篾箩内,壅于麦草堆中加盖封闭,捂热发酵直至透顶,揭开麦草和封盖散热。然后取玉米2至3斤,用微火炒黄(不能爆花),投入瓮中,加上先前制好的发酵料,将瓮口塞好,再用柴灰和泥封严。

送客酒

在黔东南一带的苗家,客人准备启程告别时,主人会为其准备一次情意缠绵的送客酒。通常在客人上路时,主人会手持酒碗,边唱边走,三步一道歌,五步一碗酒,其歌绵绵,其酒浓浓,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长桌酒

苗年的“长桌酒”是苗族最盛大的节日仪式。雷山苗寨摆起“百米长桌宴”,桌上酸汤鱼、牯藏肉飘香,中间置一坛自酿米酒。宴席开始,芦笙手吹响《苗年曲》,老人唱起《古歌》,讲述苗族迁徙史。饮至酣处,青年们跳起“芦笙舞”,酒碗在空中传递,歌声与笑声回荡山谷。

贵州酒俗文化以一场“花式”喝酒的盛宴,向世界展示了其千年传承的独特魅力。在这里,酒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部分资料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