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带动优质优价工作现场推进会举办
“土特产”是一方水土滋养下的品质结晶,同时也是一项富民产业,关键在于如何深挖其潜力。9月11日,浙江召开“土特产富”全链发展带动优质优价工作现场推进会,从链群联动、创新平台、集成资源、科技创新、联农带富五个方面部署推进,加快“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落地见效。
今年是浙江发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的标志性一年,此前,全省已印发实施方案和2025年工作要点,制定了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地方猪、中华鳖、溪流性鱼类、罗氏沼虾等“土特产”的专项意见及政策措施,各市也出台了发展专项政策107项,实施产业项目833个。此次会议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细化与发力重点的再明确。
会议认为,在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差异发展、业态融合创新等方面,浙江“土特产富”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浙江要强化省市县协同,省级聚焦打造茶叶、杨梅等世界一流产业链群,市级统筹跨区域协同与产业链培育梯队构建,县级紧扣148条全产业链的发展图表要求,确保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高效落地。同时,还要深化全链条提升、注重多业态融合,充分发挥三产融合的乘数效应。
“土特产”若要从“产得好”向“卖得出”,再到“销得旺”同步发展,创新平台不可或缺。浙江将坚持特色化、设施化、精品化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充分用好“浙农优产 百县千品”产销对接平台,加快推广“产品-渠道-市场”产销对接机制,联动贯通重点产业链产品与平台,打造更多“百万爆品”,推动实现优价营销。
“土特产富”的培育发展,离不开资源的集聚、要素的支撑,今年以来,围绕“土特产富”的政策“大礼包”不断。如不久前,省级层面出台的现代农业“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激励政策,明确要积极统筹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支持保障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落地,实现通过激励资金拉动当地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促进当地“土特产富”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培育“科技型”企业,开发“土特产”新品。同时,要将“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作为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三大差距”的重要举措,在联农带富上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