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2025年校园阅读季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启幕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贵州师范大学以“传经典薪火•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启动“4.23校园阅读季”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活动共计30余场,通过沉浸式互动与创新实践,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新活力,助力青年学子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聚焦:多维场景激活经典传承
1. 时序•中华传统文化小黑板:春光作序,解码千年文明
作为图书馆重点打造的特色实践育人平台,“中华传统文化小黑板”以“古韵新声•薪火相传”为主题,自4月起持续推出系列文化展板。本期主题“春光作序”,分设“春耕农韵”“缤纷花事”“逢春游乐”“墨润春华”四大板块,结合图文展陈、扫码预约讲解,立体呈现春日农事、诗词雅集与民俗风情。
创新实践:所有讲解员均由学生担任,全程参与内容考据与设计。学生李双双表示:“我们从《群芳谱》《花镜》中窥探古人养花的智慧,用现代语言重构曲水流觞的生动场景,我们在古籍里“打捞”春日,让传统文化活在校园各个角落。”
2. 校园经典诵读:三时九场,书声涤荡精神底色
4月23日当天,校园内三处标志性场地同步开启“晨诵午读暮省”九场集体诵读活动,500余名师生以声为媒,串联起中华传统经典、当代经典与红色文献。清晨的行政楼前,文学院党建服务团同学朗诵《盛世中国》的声音铿锵激荡;正午的师亭里,知行国学社同学的《大学》诵读声与竹笛清音交织;傍晚的图书馆南门前,读者代表共读《我的南方和北方》引发深思。文学院蔺红如同学感慨:“当‘大学之道’回荡在校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典的传承,更是师范精神的具象表达。”
3. 古纸今造:指尖触碰千年文明温度
作为“传述中华•溯古启新”系列活动首场,4月22日下午的古纸今造体验活动中,20名通过预约的幸运读者深度参与。图书馆古籍部老师带领大家观看纪录片《中国造纸术》,解析原材料特性,并指导参与者完成打浆、抄纸、晾晒等工序。最终成型的手工花草纸被精心装裱后进行了成果展示。活动负责人表示:“从纸浆到纸张,仿佛看见蔡伦的智慧穿越时空与读者对话,这正是‘知行合一’的生动课堂。”

4.经典阅读市集:创意赋能书香传递(预告)
即将于5月初亮相的“创意摊主•传阅经典”市集,是面向读者的创新活动实践平台。从阅读摊位的主题设置、图书挑选、阅读方案到摊位布置、引流方案、活动管理,全由学生摊主主导。摊主及其团队既能提升信息检索与甄别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还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与策划管理能力。活动负责人透露:“市集不仅让‘沉睡’的馆藏流动起来,还能培养一批懂经典、善传播的‘校园阅读推广人’。”
此外,本次阅读季还包括"点亮乡村"儿童阅读计划、"四大文化工程"进校园、"时序•节气阅读"、主题图书分享会、线上阅读打卡、书"游"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持续为师生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
正如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支启军在校园阅读季暨“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系列活动既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通过经典阅读实现培根铸魂的生动实践。‘小黑板’培养考据精神,诵读活动锤炼表达自信,古纸工坊启迪工匠思维,市集激发创新意识,构建起‘知—行—创’育人链条。
从图文展陈到生动解说,从琅琅书声到创意市集,贵州师范大学以创新实践诠释“典籍里的中国”,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静态的展陈,而是青年学子可参与、可创造、可传播的精神基因。正如一名阅读市集摊主所言:“我们不是典籍的旁观者,而是文明星火的续燃者。”
(图文: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 肖乃菲 黄迪)